2021年7月,26歲的小張在度假時從3米高的跳台躍入水中,由於入水姿勢不當,頭部猛烈撞擊池底。被救生員救起時,他已失去意識,緊急送醫後被診斷為顱骨骨折、顱內出血和腦震蕩。
在重症監護室度過72小時後,小張終於恢複了意識,但麵臨著嚴重的後遺症:右側肢體活動障礙、語言表達困難和持續性頭痛。醫生告訴他,完全康複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。
康複治療從小張出院後的第二周就開始了。他的康複計劃包括:
物理治療師每天指導他進行肢體功能訓練,從最簡單的抓握動作開始,逐步到站立和行走。最初幾周,小張的右手幾乎無法抬起,每一個動作都伴隨著劇烈的頭痛和眩暈。
語言治療師通過一係列發音練習和認知訓練,幫助他重新學習語言表達。小張的妻子回憶說:"有時候一個簡單的詞語,他要重複練習幾十遍才能說清楚。"
最艱難的是心理調適。曾經活潑開朗的小張變得易怒和沮喪。心理谘詢師通過認知行為療法,幫助他接受現狀並建立積極的康複心態。
轉折點出現在康複的第三個月。那天,小張第一次獨立行走了5米,雖然搖搖晃晃,但這是巨大的進步。"我看到他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,"他的主治醫生說。
六個月後,小張已經能夠正常行走,語言功能恢複了80%,頭痛頻率明顯減少。他開始在家辦公,重新融入社會生活。
如今,距離事故已經過去一年半,小張基本恢複了正常生活,隻是偶爾還會感到輕微頭痛。他成為了水上安全宣傳誌願者,經常以自己的經曆警示他人:"一瞬間的疏忽可能改變一生,水中安全絕不是小事。"
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表示:"顱腦損傷患者的康複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,需要醫療團隊、患者本人和家屬的共同努力。小張的成功康複得益於早期、係統和堅持不懈的康複訓練。"
這個案例告訴羞羞APP大全,即使麵對嚴重的顱腦損傷,現代醫學和康複技術也能創造奇跡,但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夏日親水,務必注意安全,掌握正確的跳水技巧,避免類似悲劇發生。